首页

.优美之家

时间:2025-05-29 19:26:52 作者:“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在北大举办 浏览量:62238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胡默达)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主办的“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27日至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环境科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就环境史研究、教学与“影像环保”课程展开交流研讨。

  北京大学“影像环保”课程全称“影像环保——科学、意识和行为变迁”,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兼职教授贾峰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世秋联合开设。该课程创新性地将影像艺术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整合历史学、法学、传播学等六大学科,构建“历史反思-科学突破-意识觉醒-文化传播-行动变革”五位一体的教学框架。

图为贾峰在研讨会上发言。潘旭临 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在会上表示,北京大学环境学科自1972年创立以来,构建了“科学-工程-健康-管理”全链条学科体系,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2004年,贾峰和张世秋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的绿色示范课程“环境技术的市场化”,吸引了10余所院校的上百名博士-硕士-本科生参加,成为当时绿色教育示范的佳话。自2023年起开设的“影像环保”课程,继续以创新教学的方式,树立了环境教育的标杆。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主旨报告中回顾了从中国参加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发菜的故事”,分析了国家、地方以及草原牧民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他认为,推进利益相关方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解决好生态环境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图为张世秋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与会学者认为,环境科学研究需要跨学科视角、多领域交叉和多主体协作等创新性手段推动发展,开设“影像环保”课程,是进行高校环保教学创新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张世秋指出,环境问题研究较为复杂,需要跨学科视角应对。

  “环境史研究要集合环境、经济、传播等多方面力量。”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利华表示,历史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均没有确定的边界,过去前者更多关注人的问题,现在两者应相向而行。

图为王利华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会议还设置多个研讨单元。在地方经验交流环节,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原二级巡视员程伟介绍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山东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原主任钟福生通过分享十年拍鸟经历,用多幅照片展示了中国生态治理成效。

  本次研讨会首日,与会人员观摩了“影像环保”课程,并参与了学生研究小组汇报会。据悉,该课程正在筹备制作慕课,以方便更多高校学生交流学习。(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百万庄小课堂】“氯雷他定”冲上热搜 患有过敏性鼻炎到底怎么办?

“行动!”随着一声令下,登车、出发。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全面启动夏夜治安巡查宣防第一次集中统一行动,掀起“夏季行动”的凌厉攻势。行动期间,山西省共出动警力7.78万人次,出动群防群治力量2.58万余名,出动警车1.04万辆次。

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

中星6E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星上搭载了C、Ku等多频段广播通信载荷,并首次使用国内第四代数字透明处理技术。该卫星是中国新一代广播电视专用传输卫星,将接替中星6B卫星业务,承担广电安播使命。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国际机场迎来第1000万名旅客

中日韩聂卫平杯围棋大师赛由中国围棋协会、成都市体育局等主办,旨在推动三国围棋运动发展与体育交流。当日比赛开幕式上,16名中日韩棋手通过“草堂棋局星火相传,诗圣遗风千古吟颂”16字进行抽签,致敬杜甫诗意、棋局。

中国女子铅球12连冠,巩立姣追逐“21米”梦想

从北京的国家奥体中心,到广州的天河体育中心,再到杭州奥体中心,设计理念不断改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使用功能越来越强大。杭州亚运会上的数字化技术、区块链技术、数字火炬接力,在北京、广州亚运会时还闻所未闻。

“雪龙2”号结束访港 超7200人次登船参观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